阖闾
词条描述: 春秋时期吴国第二十四位国君 详细内容:
词条描述: 春秋时期吴国第二十四位国君
详细内容: 吴王阖闾(?-公元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军事统帅。阖闾为公子期间,多次参与吴楚之间的战争。公元前525年,奉命率舟师溯江攻楚,与楚军战于长岸(今安徽当涂西南),夺回所丧王舟“余皇”。公元前519年,辅佐吴王僚率军大败楚军于鸡父(今河南固始),夺取州来。公元前515年,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执政时期,以楚旧臣伍子胥为相,齐人孙武为将军,确定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采取分兵轮番击楚之策,频频攻楚于江淮之间,大别山以东地区,使楚疲于奔命。公元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斩趾,随后病伤而死,葬于虎丘山。阖闾在位期间广罗人才,任贤使能,施恩行惠,发展农业生产,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