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堤帕,马里斯
人名。法国芭蕾舞者及编舞家,对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古典芭蕾舞蹈颇具贡献。他生于马赛,父亲是舞蹈家尚.裴堤帕(Jean Petipa),母亲 ── 维多辛勒.葛拉左(Vic torine Grasseau)曾经是名闻一时的戏剧演员,哥哥吕西恩.裴堤帕(Lucien)是巴黎歌剧院偶像级的舞蹈家。他在父亲的调教下学舞蹈和音乐,九岁于布鲁塞尔的钱币剧院(Théâtre de la Monnaie)首次献艺,在皮耶.加窦(Pierre GardeI)所编的《舞蹈癖》(La Dansomanie, 1831)中独挑大梁。十六岁以首席芭蕾舞者及芭蕾教师之名、应聘于南特剧院(Théâtre de Nantes),据说他在此地编了他最早的芭蕾舞作,但是没有相当肯定的证据去证明是他编了那些舞作,还是他演出之前的另一个芭蕾舞教师所编的作品?这个疑案仍然悬而未结。接着全家迁居到巴黎,借着其兄吕西恩在巴黎歌剧院(Opéra de Paris)工作之便,马里斯.裴堤帕趁机向奥古斯特.威斯崔(Aguste Vestris)学艺。裴堤帕这段期间的生活被分成随团巡迴表演及和父亲一齐演出,特别是1839年单独赴美巡迴演出后,他在波尔多大剧院(Grand Théâtre de Bordeau)工作。1840年,他和卡洛达.葛丽丝(Carlotta Grisi)搭挡在法国喜剧院(La Comedie-Française)演出一场以哈榭勒(Rachel)之名的义演晚会,获得空前的成功。在1840到1844年间,他改编了四部浪漫芭蕾舞作:《美丽的波尔多女郎》(La Jolie Bordelaise)、《爱的诡计》(L´Intrigue Amoureuse)、《花语》(La Langue des Fleurs)及《採收葡萄》(La Vendange)。在马德里的契果剧院(The Teatro de1 Circo),他编了混合法国浪漫风格及西班牙学院派舞蹈技巧的舞作例如:《卡门和她的斗牛士》(Carmen et son Torero),《塞维亚之珠》(La Perle Séville)及《格拉纳达之花》(La Fleur de Grenade)。接着加入当时其兄正走红的巴黎歌剧院,随团到圣彼得堡巡迴演出《吉赛儿》(Giselle)、《卡塔里娜》(Catarina),《一个画家的妄想》(Le Délire d´un Peintre)及《爱思默瑞达》(Esmeralda)等。接者他被聘去当朱.裴洛堤(Jules Perrot)及亚瑟.圣李昂(Arthur Saint-Leon)的助手,在1862年接替圣李昂在莫斯科波修瓦(Bolshoi)剧院的职务,编了其成名舞作《法老王之女》(La Fille du Pharaon)。大多数裴堤帕的芭蕾舞名作是在圣彼得波修瓦剧院(St. Petersburg Bolshoi Theatre)和时期所编。他50多部的芭蕾舞作及12部重演的舞码,更新与丰富了俄国帝国剧院的舞蹈技巧与节目内容。成为日后俄国芭蕾舞发展的基石,这些舞作的技艺融合了布鲁塞尔与法国芭蕾学校的优点。马里斯.裴堤帕的舞作之所以广受欢迎,乃在于这些作品至少经过两次的重複表演修改后才出炉。由于曾在欧美各大城市演出,加上学习当地民间舞蹈奠下了建立性格舞蹈的基础,并且和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合作有完美的配合,其中流传至今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有:《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 l890)、《胡桃钳》(Nutcracker, l892)、《天鹅湖》(Swan Lake, l895)。马里斯.裴堤帕将法国浪漫芭蕾的风格加上俄罗斯舞蹈的特质,赋予古典芭蕾一个崭新的面貌。大体上,他所编的舞蹈一般都以童话或神话故事为主题,剧长为三到四幕,以大双人舞的形式及女芭蕾伶娜为创作重点而忽略男性芭蕾舞者。在世纪转变的当儿,米契尔.佛金(Mikhail Fokine)和他的门徒批评马里斯.裴堤帕的舞码已经过时而且组织非常差,加上跨文化的转借,造成对俄国早期芭蕾舞蹈动作发展的妨碍。他的声誉在两次修正主义时期恢复。由于当今美国芭蕾舞剧院(The American Ballet Theatre)的主持人米契尔.巴里胥尼果夫(Mikhail Baryshnikov)重新将他的作品搬上舞台,因此在1980年代早期他曾风靡一时,但是很快的、又被列入问题作品之一。目前由列夫.伊瓦诺夫(Lev Ivanov)自由地增加许多音乐片段在舞目上,特别是《天鹅湖》(Le Lac des Cygnes)可能加入一些在裴堤帕芭蕾舞时期意想不到的表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