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斯特,路易斯
人名。美国作曲家,生于密苏里州肯萨士市(Kansas)卒于纽约,其双亲为德藉移民。路易斯自幼喜爱音乐,音乐的知识完全靠自修而来,十四岁中学毕业后,更以音乐演奏为生计,在各大小剧场及娱乐场所表演,1916-1925年间,他担任「丹尼萧恩舞团」(Danishawn)舞团的音乐指导,开始参予美国现代舞活动,1925-1926年到维也纳游学,随史图尔(Richard Stöhr)学作曲,1926年回美国,担任舞蹈剧场(Dance Repertory Theatre)的音乐指导,与葛兰姆(M. Graham, 1894-1991)、韩福瑞(D. Humphrey, 1895-1958)、塔米瑞斯巴(H. Tamiris, 1905-1966)和德.米勒(A. De Mille)合作。他和葛兰姆关係密切,从1926-1948年任「葛兰姆舞团」的艺术及音乐指导,他非常注重音乐与舞蹈的关係,一方面把不同的曲式及音乐观念介绍给编舞家,另一方面又鼓励音乐家参与现代舞的音乐创作。路易斯着有两本专讲授编舞法的书;《前古典舞蹈形式》(Pre-Classic Dance Forms, 1937)和《现代舞蹈形式》(Modern Dcane Forms, 1961),成为美国编舞理论之先驱。他创办《舞蹈观察者》(Dance Observer)期刊推展现代舞,并在纽约市的Neighborhood Playhouse、佛蒙特的班宁顿舞蹈学校(Bennington School of Dance)、Barnard学院和茱丽亚音乐学校任教,他对美国现代舞的贡献很大,并获得Carezio舞蹈贡献奖和Wayne州立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与舞蹈有关的作品有:为葛兰姆编舞的乐曲《假面舞》(Masques, 1926)。《瓜畦景色》(Scène Javannaise, 1926)。《中国诗》(Chinese Poem, 1928)。《片断》(Fragments, 1928)。《原始之神秘》(Primitive Mysteries, 1931)。《神蹟剧六首》(Six Miracle Plays, 1933)。《悲剧典型》(Tragie Patterns, 1933)。《庆祝》(Celebration, 1934)。《美国风土人情》(American Provincials, 1934)。《远景》(Perspective, 1935)。《边境》(Frontier, 1935)。《地平线》(Horizons, 1936)。《哥伦比亚特》(Columbiad, 1939)。《忏悔者》(The Penitent, 1940)等。另外尚有为韩福瑞编舞的乐曲《对位之喜悦》(The Pleasures of Counterpoint, 1993)。为及芳娜鲁芙(N. Fonaroff)编舞作的乐曲《生而泣》(Born To Weep)和《小提奥多妮娜》(Little Theodol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