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猫

因次理论

任何一种物理现象均会有若干个可以随意变动的物理量,称之为自变数;而另外也有随着这些自变数变动而改变的物理量,称之为因变数。一个因变数可以是许多个自变数的函数。因次理论(学说)是说,任何一个含有这样变数的因次平衡方程式,都可以简化之由一群变数无因次组(dimensionless groups)去表示其函数关係,此亦即是白金汉(1914)定理(Buckingham theorem)。此定理之动机,便是把原函数式的变数归纳到一项(或多项)乘积里去,将变数的个数减少,藉以最佳方法表示(best method of presentation)其函数关係。此定理遂成了因次分析的基本根据。
几个变数,由一定未知的变数方程式联繫起来,按白金汉定理,可以进一步把这个方程式另外用一个关係式表示之,而这个式子是(n-r)个完全的无因次积。n是原变数的数目,r在应用上,白金汉说是指各变数所一共包含的基本因次(如VTF制、LMT制)的个数而言。然而有时有混淆的情形,譬如在应力分析中,常用基本因次[F]与[L]两个因次,则r=2;但是若用LMT制时,则因[F]=[MLT-2],则r=3。所以白金汉的说法并不是一个绝对原则,而是一个不据学理的约计法(ruIt of thumb),但是一般还是延用之,因其简迅。
1946年范德莱士(Van Driest)发表另一个计算无因次组的方法:即无因次组数目,是等于n去减掉全部变数中那些已经不能组成无因次组的变数数目。此说仍是抽象难用。然而倘若是另从数学观念方面来看,范氏所谓的「不能组合成无因次组的变数数目」,应该是这些变数的因次矩阵的阶(rank)。例如变数P, Q, R, S的因次矩阵为:
其三阶矩阵皆等于零,而二阶皆不等于零,所以上矩阵之阶为2。
参考资料
  1. 链接: 因次理论 [2022-12-18]
免责声明
查词猫是一个由大数据和网友共同维护的在线词典工具,其大数据部分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理解技术生成。如果您发现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涉嫌侵权或违规,请通过 ai@know.email 联系我们,我们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查词猫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chacimao.com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因次理论
摘要
任何一种物理现象均会有若干个可以随意变动的物理量,称之为自变数;而另外也有随着这些自变数变动而改变的物理量,称之为因变数
词条统计
所属栏目
更新时间
2023-12-04 11:59
内容字数
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