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大陆性气候与季风性气候有什么区别? 大陆性气候指的是降水稀少,日温差及年温差均较大的气候类型,常指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在描述气候特征时,我们会说某种气候大陆性或海洋性明显(大陆性:温差大、降水少;海洋性:温差小、降水多),如山东与河南同属温带季风气候,但山东海洋性明显。 季风气候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种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与南部。 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在中学地图册中也被标注在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南美东南部,实际上这三个地方的气候应该叫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对两种气候做下简单区分(节选自《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年1~2期》)。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亚洲季风气候是全球季风气候的集中地。
答: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答: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在气温的年变化中,最暖月和最冷月分别出现在 7月和1月(南半球分别在 1月和 7月)。
答: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 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因此我国的降水在地理空间上呈现“由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递减”的特征。 一年中随同季风的变化,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为三个典型的 季风气候区 ,但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各有特征。 [1] 关于季风的成因问题,有认为是海陆间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变化造成的;有则认为是由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所致。 我国的一些气候工作者认为,季风现象是海陆分布的热力作用、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具体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响下的综合现象。 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依次跨越了热带、副热带以及中纬度温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