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三三制”的原则包含阶层必须有三类不同阶层、班组安排为三人团队、战斗呈三角进攻队形等,具体介绍如下: 1、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必须有三种不同阶层的人员参与。
答: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政权政策。 根据这一政策,抗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员大体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 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制度,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政权人员如何组成,是政权建设遇到的第二个大问题,它既表明了政权的性质,也直接关系到它的阶级基础是否巩固和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答:中共中央在1940年3月6日首次提出了“三三制”原则。 规定在政权机关人员配备上,共产党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这样,中国共产党不仅把小资产阶级,而且把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也争取到抗日政权中间来。
答:现在,强调学生 学业评价 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其目的是 以人为本 ,调动一切因素,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三制原则。 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员的 左派 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 共产党员代表工人和农民,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 民族资产阶级 和 开明绅士 。 实行 三三制 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 1940年3月6日,中共发出 毛泽东 起草的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应各占三分之一,实行“三三制”。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为了坚持长期抗战,不但要求根据地不断扩大,而且更要求根据地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