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黎明现象”是指 糖尿病 患者在夜间 血糖 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
答:正常人不会出现黎明现象的原因是当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时,胰岛素的水平相应升高,使机体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的同时,胰岛素分泌发生缺陷,无法对抗前者产生的血糖升高,表现为机体血糖的增高。 最好还是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 如果没有监测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夜间多次测定患者指尖血糖水平,根据血糖变化曲线进行判断。
答:「苏木杰现象」—— 低后高 :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 「黎明现象」—— 高后高 :夜间无低血糖发生,凌晨 3 点高血糖或大致正常和早餐前高血糖。 「苏木杰现象」—— 激素受刺激分泌 :主要是由于饮食过少、运动过量,降糖药物过量,机体为了自身保护,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
答:黎明现象(DMDP)多发生在 糖尿病 患者中,亦可见于健康人群。 应该注意黎明现象 (DMDP)与其它原因的清晨高 血糖 相鉴别,如降糖剂或夜间 胰岛素 (INS)不足所致夜间基础血糖升高延续至清晨的清晨高血糖、降糖剂过量所致的夜间 低血糖 后反应性高血糖 (Somogyi现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