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咏叹调有许多通用的类型,是为发挥歌唱者的才能并使作品具有对比而设计的。 [1] 咏叹调是一个 声部 或几个声部的歌曲,现专指独唱曲。 咏叹调(aria)的词义就是“曲调”,它是在十七世纪末,随着歌剧的迅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 宣叙调 的平淡,希望有更富于感情色彩的表现形式而产生的。
答:《G弦上的咏叹调(Aria Sul G)》,又名为《G弦之歌》,此曲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号管弦乐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 旋律 美,使此曲成为 脍炙人口 的通俗名曲。
答:咏叹调(aria)大量出现在歌剧和清唱剧中。 歌剧中的咏叹调一般是主角的独唱,在一部歌剧里至少有一首,有时也会有两首。 它的作用就象是戏剧中的“独白”,表现出人物的特征。 同时它往往是最精彩的唱段,结构完整,需要演员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