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区分的方法很简单,日历上一般都是同时写出阳历和阴历的。 写数字的就是阳历,比如10月31日。 写汉字的就是阴历,比如八月初一。 阴历的月份比阳历的月份晚将近两个月。 比如阳历12月,阴历是10月左右。 太阳历简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我国的干支历就属于这种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
答: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历。 阳历就是农历里的太阳历,阴历就是农历里的月亮历。 阳历主要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地球在黄道上位置划分的。 黄道可以理解成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轨道,一共360°,每15°为一个节气。
答:农历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阴历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 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 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自轩辕黄帝时期就开始广泛应用到当时的生活生产中。 阳历又为格里历,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一种方便的历法,后改名为格里历。 所有古老文化的国家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最初都是用阴历的。 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反映寒冷暑热的气候变化,以便家事农业活动。 依据阳历,在一年中可以显明看出四季冷热变更的情形。
答: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 是一种阴阳合历 ,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