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猫

狮子舞

舞名。狮子舞(Shishi Mai)为日本古典舞的一种,古代随中国之伎乐、舞乐、散乐等一起流传到日本的。其形式可分为三种;一、狮子踊(Shishi Mai),古时一般写成「师子」。取师子头而舞,也就是中文的狮子舞,其舞蹈有一人独舞和双人舞之分别;说明如下: 独舞的一人舞称为「一人立」,同样是从狮子头面具后面垂下布做胴幕,头尾由一人操作的狮子舞。大多在腹部綑绑着羯鼓或吊着太鼓,并背着类似神位的「神篱」(Himorogi)。以三头、四头、六头、八头或十二头成群,在假造的花丛中穿梭而舞,这一类的狮子舞原为〈风流〉〔见风流〕的一种。其面具并不只限于狮子头,实际上猪头、鹿头或是龙头的面具较多。例如:在「盆」(Bon)供奉时期或诸祭礼、祈雨(参见乞雨踊)时所舞称为《鹿踊》(Shishi Odori)或是《八鹿踊》(Yatsusika Odori)等亦属一人立之狮子舞。这类祭礼供奉用之一人立的狮子舞,被认为是从原流行于西日本之太鼓踊舞的装扮加上狮子头而来之表演,其后广为分布流行于东日本地区,如:现在的舞踊「越后狮子」(Echigojisi)、「角兵卫」(Kakubee)等亦属于此类。以笛、太鼓伴奏,唱〈风流呗〉(Fuuryuu Uta)。 双人舞形式称为「二人立」。从狮子头面具后面垂下的布做胴幕,头尾由二人操作表现四足狮子的舞蹈。沖绳地区之狮子则以芭蕉纤维製成类似布娃娃之胴体或四肢代替胴幕部分。此外还有二人以上操作一头狮子的。有时操作狮尾者中途跳出狮身,而另独立舞动一头小狮子的舞蹈。伎乐的狮子原本是一头或二头的演出形式,到现在还是个争论;不过据诸寺庙之纪录「流记资财帐」(Rukishizaichou)等文献,关于伎乐狮子有以下共通的记载:除狮子本身以外每头狮子定附有一人领导带路称「治道」(Jidou)的一人,弄狮子者称「师子儿」(Shishiko),另一人或二人称为「庇持」(Heimochi,不详,可能是持伞者)。舞乐的狮子大多以雌雄二头出现,除狮子本身以外,每头狮子附有「纲取」(Tsunation)及「蝇拂」(Haibarai)等人。使用笛、太鼓、钲鼓等乐器。二、能乐戏曲「石桥」(Shakkyou)中之舞蹈,单称「狮子」。为现文殊净土的灵兽狮子戏弄牡丹的姿态,是一种力量、豪势、气魄的象徵,为一支豪迈快速绚烂之舞蹈。乐器用笛、小鼓、大鼓、太鼓。伴奏乐特徵是笛与大、小、太鼓的旋律合为一致。此曲不论在音乐上或舞蹈上皆属一支极为吃重之大曲子。三、歌舞伎舞踊。属「石桥物」(Shakkyoumono)中之一个系统。此类取材于能乐之「石桥」而衍生的舞蹈。据研究考察,首演年代愈老之歌舞伎舞踊受能乐之影响愈少,大多仅取能乐中某部分歌词或仅取其创意,反之愈近代较创新的歌舞伎舞踊则愈接近能乐戏曲。最早的纪录是元禄期(1688-1704)由演员水木辰之助在〈今样能狂言〉里之演出。最古老作品尚存者有〈相生狮子〉(Aioijshi)、〈枕狮子〉(Makurajishi)、〈执着狮子〉(Shuujakujishi)。其他还有〈连狮子〉(Renjishi)、〈镜狮子〉(Kaga Mijishi)。另取材于民俗艺能者如,〈越后狮子〉、〈角卫兵〉、〈鞍马狮子〉(Kuramajishi)等狮子舞。
参考资料
  1. 标签: 狮子 舞蹈 狮子舞 太鼓
  2. 链接: 狮子舞 [2023-02-08]
免责声明
查词猫是一个由大数据和网友共同维护的在线词典工具,其大数据部分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理解技术生成。如果您发现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涉嫌侵权或违规,请通过 ai@know.email 联系我们,我们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查词猫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chacimao.com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狮子舞
摘要
舞名。狮子舞(ShishiMai)为日本古典舞的一种,古代随中国之伎乐、舞乐、散乐等一起流传到日本的。其形式可分为三种
词条统计
所属栏目
更新时间
2023-02-08 02:56
内容字数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