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动现象
英国心理学家,策动心理学创始人,生于英国的兰开夏。先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后到剑桥大学、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曾参加过大洋洲、婆罗洲两地的人类学研究。回国后曾到德国哥廷根大学师从G. E.缪勒学习心理实验技术。1900年任伦敦大学讲师,主持新建的心理实验室。1904年改任牛津大学心理哲学讲师。1912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20年移居美国,先在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27年又转任杜克大学心理系主任。主要理论观点和成就: (1)创建策动心理学。认为策动和维持行为的动力是本能,一切行为均奋力达到一定的目的,故自称“目的心理学”,1930年又改称为“策动心理学”。(2)开创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反对机械论行为心理学,把心理学宣称为“人心的科学”,重视情操的价值及情意的互动关系,指出功能衰退会导致变态,提出从个体心理视角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取向等独创性研究,对动力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等均有所贡献。著有《生理心理学》 (1905)、《社会心理学导论》(1908)、《身体与心灵》(1911)、《心理学:行为的研究》(1912)、《心理学大纲》(1923)、《变态心理学大纲》(192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