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素
指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是造词的单位, 也是语法分析的最小单位。 汉语的语素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如 “江、河、土、地、大、谁、但、在、呢” 等。 双音节语素有的是汉语自身的联绵字, 如“仿佛、 仓促、 踟蹰”等, 有的是音译的外来成分, 如“扑克、 沙龙、 涤纶”等。三音节或三音节以上的语素都是音译的外来成分,如 “托拉斯、蒙太奇、法西斯、歇斯底里、 阿尔巴尼亚”等。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语素进行不同的分类。 如: 按音节多少可分为单音语素和多音语素; 按意义虚实分为虚语素和实语素; 按意义多少分为单义语素和多义语素; 按能否单独成词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按构词时位置是否固定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按构词能力分为自由语素、 半自由语素、 不自由语素等。 确定语素一是跟同形语素相区别, 一是跟词相区别。 根据意义是否有联系将多义语素与同形语素分别开; 根据能否再分割为更小的语义单位, 将多音语素和多音词区别开。 单音语素有的是成词语素, 有的是不成词语素, 区别二者要靠能不能独立用来造句这一标准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