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猫

标题音乐

标题音乐是与「绝对音乐」(Absolute Music)相对的一个名词,是一种叙事性或描述性的音乐。虽然标题音乐的实例几乎在十四世纪中便发现,但是这名词的创用是从李斯特(F. Liszt, 1811~1886)开始。李斯特将「标题」定义为:「加之于某件器乐作品开端前的、用具有可理解性之文字写成的序言。藉着此种方式,作曲家有意让聆赏者不致受到错误的想象性诠释的影响,并且将聆赏者的注意力导向乐曲全体或特殊部分之想象性概念上。」因此,标题音乐可说是将音乐与描写性文字结合的音乐。
追溯「标题音乐」的历史,可以溯至十四世纪时的义大利猎歌(caccie),之后一直到巴洛克时代都有许多描写性的音乐作品出现。但当时作曲家大都偏重于大自然声音的模仿与身体动作的描写,是以这些作品虽然能引人注意,却无法真正地深入人心,很少有传世之作出现,韦瓦第(A. Vivaldi, 1675~1741)的﹝四季﹞是其中最有名的乐曲。大约在十七世纪初期,与基本情绪或情感有关的动作或声音渗入音乐中,例如痛苦是用颤音与蹒跚的动作来描绘;信心则是用坚定、宽阔的节拍来表现;欢乐是一种悦耳的旋律;哀伤则是用连续半音阶的下行步法等。虽然这些标题音乐的表现形式早已发展出来,但是标题音乐的真正成熟还是在十九世纪。
标题音乐的成熟与浪漫主义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受浪漫主义强调抒发个人情感之影响,标题音乐逐渐由写「景」转变为以写「情」为主。巴哈(J.S. Bach, 1685~1750)与海顿(F.J. Haydn, 1732~1809)等虽然都曾因生活中所发生的特殊事件而赋曲,但是贝多芬(L. van Beethoven)所作的一些标题交响曲与奏鸣曲才使得标题音乐向表现主观情感迈开了一大步,因为贝多芬的这些作品不仅是对于客观事件的描述,同时也是贝多芬个人复杂心绪与想法的表现。白辽兹(H. Berlioz, 1803~1869)在标题音乐的主观而建立上有着决定的影响,在﹝在义大利的哈洛德﹞(Harold en Italie)中对于独奏中提琴的使用和在﹝幻想交响曲﹞(Symphonie fantastique)中对于「固定乐想」(idée fixe)的使用,使得音乐中主角人物的表现与对其周遭环境的描写开始产生了分野,「固定乐想」且是迈向后来华格纳(R. Wagner, 1813~1883)的「主导动机」(Leitmotif)和李斯特、理查?史特劳斯(R. Strauss, 1864~1949)等「交响诗」(Symphonic Poem)的重要一步。标题音乐在十九世纪后来的几十年间成为音乐创作的主流。
在交响音乐中使用「标题」对于日后国民乐派的兴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一些作曲家如荀伯格(A. Schoenberg, 1874~1951)、巴尔托克(B. Bartók, 1881~1945)与史特拉汶斯基(I. Stravinsky, 1882~1971)等人都对音乐中使用「标题」的作法曾有批评,他们并尝试用其他更抽象的音乐手法来发展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不过在一九六○与一九七○年间,一些年轻的作曲家又开始重新尝试在其作品中加入「标题」的设计。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查词猫是一个由大数据和网友共同维护的在线词典工具,其大数据部分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理解技术生成。如果您发现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涉嫌侵权或违规,请通过 ai@know.email 联系我们,我们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查词猫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chacimao.com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标题音乐
摘要
标题音乐是与「绝对音乐」(AbsoluteMusic)相对的一个名词,是一种叙事性或描述性的音乐。虽然标题音乐的实例几
词条统计
所属栏目
更新时间
2023-02-09 13:16
内容字数
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