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生于爱达荷州的特温福尔斯。先后在密苏里大学获生物学学士(1953)、教育心理学硕士(1957)学位。1960年获伊利诺斯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一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1967年升任教授。美国心理学会特别会员。1984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分会主席。1986年获美国教育研究学会教育研究杰出科学贡献奖,1987年获教育心理学分会桑代克奖。主要理论观点和成就:(1)界定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反对把教育心理学视为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主张科学地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的行为,目的在于理解和控制学校中学与教的问题,并获得教育和教学模式、策略的理论根据。(2)重视学习认知观。强调人的认知过程(如注意、编码、认知风格等)对受教者的行为的作用,重点在于对教材的理解,而理解是学习者利用背景知识、经验和思维加工,构建教材内容的意义,反映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加工的格式和水平。(3)提出生成学习模式。坚持生成作用是理解中的一个基本认知过程,但脑不是一个信息的被动用户,而是主动构思自身对信息的解释。这些理念不仅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课程的改革也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主要论文有《教育心理学的焦点》(1967)、《训练迁移研究的三种看法》(1968)、《学习是生成的过程》(1977)、《教学中的认知运动》(1978)、《学习和脑》(1980)等百余篇。编著有《教学研究手册》(197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