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为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世界的主要特征;动物社会是弱肉强食的世界,而人道(humane)的社会是强者帮助弱者。但自从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进化论以「适者生存」来解释人类的进化以后,进化论成为强者或帝国主义者侵略的借口,可以说使人类社会又退化回到动物的层次。而依道金斯(R.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之见,人类的本性和动物一样自私,故人道主义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任何族群都会有弱者的存在,就生物遗传的原则,基因的突变或不健全也都会产生残障者。人类社会基于人道主义,要给与弱者更多的资源,而有所谓矫正性正义(corrective justice),使弱者有同等的竞争机会。但是这与强者所要求的分配性正义(distributive justice)永远是无法调和的两个原则,因为强者和弱者各自会以有利于自己的原则辩护。当然,人道主义是强者对弱者的保护或施舍,决定权仍掌握在强者的手上,施舍的味道仍旧很浓厚。
人道主义对弱者的援助是受肯定,但如何来援助最有效,则仍是备受争议的问题。其实弱者的形成,除了先天残障以外,大部分原因常是环境使然,也就是被强者塑造出来的,例如各个少数民族之受迫害,必须接受「人道」援助,今天所谓的「第三世界」也可说是在西方帝国主义的余毒下,才必须接受西方的「人道」援助。在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贫者无立锥之地,一大部分原因可说是在富者的不公平竞争下所造成的。但富者仍常假「人道」来施舍。因此,若能积极的消除种族、性别和阶级等不平等现象,使有公平竞争的机会,那才是真正人道主义的积极作法,而不是一手以特权手法不当致富,而另一手又假「人道」之名来施舍。从以上的分析可知,许多假「人道」、「慈善」之名的事业,未必是真正的出于人道主义。
在教育中,对残障者的特殊教育可说是出于人道的关怀,让他们享用较多的资源,有许多残障者仍能因此而有杰出的表现。而为了让他们能脱离永远依赖的状态,就得让他们「回归主流」,使有机会独立。再者,教育机会均等的提倡可说是积极的人道主义,任何人若能在公正的教育制度里,不论其家庭背景如何,均能充分发展其能力,这才是对弱者的真正人道支援。教育不应为强者所控制,再制社会阶级,然后强者再以「人道」之名来援助弱者,这显然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免责声明
查词猫是一个由大数据和网友共同维护的在线词典工具,其大数据部分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理解技术生成。如果您发现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涉嫌侵权或违规,请通过
ai@know.email 联系我们,我们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