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猫

动机理论

动机(motivation)是指引发、维持并引导行为的内在历程;而动机理论就是心理学者对这个概念所做的系统性及理论性的解释。解释动机的理论主要有五类:
1.本能论:早期的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一些天生的动机(motives)所引起。但是这种说法无法解释人的行为为何在不同的时空下会有不同。因此佛洛依德(S. Freud)对本能采取一种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人的行为受到与生俱来的欲力(libido)所影响,欲力促使个体采取行动,以减少由欲力所引起的紧张。欲力中又以生之本能(Eros)及死之本能(Thanatos)两种最为重要。
2.行为论:行为取向的动机论认为个体的一切活动都起因于内在的生理需求而生的驱力,驱力促使个体产生行为。如果该行为能消除因驱力而引起的紧张,则会增强目标刺激与成功反应之间的联结。换言之,个体过去的经验是促动个体行为的力量。
3.人文论:以马士洛(A. Maslow)为代表。马士洛主张每个人都有一个需求层次(needs hierarchy),这些需求从最低层到最高层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隶属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根据马士洛的说法,需求层次中较低的尚未得到满足时,那些需求即成为行动的动机;而一旦这些需求得到适当满足,行为会受高一层需求的支配,例如衣食足而后才能知荣辱。
4.认知论:认知论尝试以理解的心理历程来解释行为的动机,代表理论有饶特尔(J. Rotter)的制握信念(locus of control)的概念,及韦纳(B. Weiner)的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制握信念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环境关系的看法,有人相信凡事操之于己(内控,internal control),有人则认为个人的命运操之于外(外控,external control)。韦纳采取并引伸饶特尔的概念,将影响工作成败的因素分为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别人反应等六项。这六项又可归纳为:因素来源(内外在)、稳定性及可控制性等三个向度。例如运气就是一种外在、不稳定又不可控制的因素。个人在工作成败检讨后的归因取向会影响个人以后再从事类似工作时动机的高低。
5.社会学习论:班杜拉(A. Bandura)以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解释动机产生的原因,认为个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当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工作动机的强弱决定对自己自我效能的评估。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其某方面工作能力的自我评估。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查词猫是一个由大数据和网友共同维护的在线词典工具,其大数据部分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理解技术生成。如果您发现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涉嫌侵权或违规,请通过 ai@know.email 联系我们,我们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查词猫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chacimao.com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动机理论
摘要
动机(motivation)是指引发、维持并引导行为的内在历程;而动机理论就是心理学者对这个概念所做的系统性及理论性的解
词条统计
所属栏目
更新时间
2024-03-28 04:01
内容字数
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