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
为改良海洋环境,提供鱼贝介类适当栖息场所,增加鱼产量为目的而投置的人造礁体。鱼礁可改变海底地形,并因海流、潮汐、波浪等作用,造成水体的充分混合或形成涡流,搅拌海底营养盐类,增进浮游生物的繁殖;鱼礁的空隙和广大表面积也提供许多附着藻类和底栖动物生长的基质,进而形成极佳的饵料场,吸引洄游性鱼类的聚集和滞留;鱼礁的立体结构和孔隙,则是仔稚鱼和底栖贝介类栖息避敌的场所,可发挥培育资源的效果,提高生产量。投放鱼礁于近岸海域,也可以防范各类拖网渔船侵入近岸海域作业,达到保育资源的目标。台湾省渔业局自1974年起,施行「设置人工鱼礁培育沿近海渔业资源计画」,于台湾沿海设置人工鱼礁区57处,投放礁体有:水泥礁、废船礁、废轮胎礁、煤灰礁、汽油桶、林木等。
免责声明
查词猫是一个由大数据和网友共同维护的在线词典工具,其大数据部分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理解技术生成。如果您发现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涉嫌侵权或违规,请通过
ai@know.email 联系我们,我们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