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地戏
分布在安顺四周的农村和邻近的一些县份。它不设戏台,多在平地上演出,观众在四面的山坡上观看,因此得名。演出时为适应场地,演员们脸蒙青纱,面具则戴在额头,向前上方倾斜,并只穿便鞋不穿袜子。服装为布袍,用作兵器的道具一般长2尺左右。表演动作奔放激烈,唱腔高亢嘹亮。据载,明洪武初年,朱元璋多次发动“平滇”战争,地戏就是在战争间隙的军屯之地兴盛起来的,至今仍保留着军旅生活的许多特点和痕迹。脸谱是这一戏剧的重要特征,地戏脸谱多用白杨木雕成,分文、武、老、少、女将5种色相,取材于正史演义和历史传说故事。每种色相表现手法具有不同特征,而头盔装饰是地戏脸谱中的精华,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男龙女凤的象征。线条简单明了,寓意深刻。目前地戏班子近200堂。农闲季节,安顺村寨的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有成千上万的人举行这种古老质朴的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