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戏
本世纪20至30年代在上海形成,源于上海的曲艺“独脚戏”。以演喜剧、闹剧为主,故事情节误会和巧合用得较多,杂用上海、宁波、绍兴、苏州、无锡、扬州以及山东、广东等地方言,也演唱上海与浙江、江苏流行的地方戏曲调,对某些流派的特点则予以夸张和加工,使之达到滑稽的效果。一般一至二人演出,也有三人以上的。以“噱”(即滑稽)为特点,通常有说、学、做、唱四种艺术手段。其中最具个性的是“做”,即表演,通过荒唐的情节、奇巧的语言、古怪的装扮、意外的道具、夸张的形体动作、匪夷所思的歌舞及某些特技性表演,使观众在笑声中获得审美趣味的满足。传统曲目有《七十二家房客》、《十三家头叉麻将》、《金陵塔》等较著名,优秀曲目《啼笑皆非》、《满意不满意》等,雅俗共赏,老少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