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入阵曲
乐舞曲名。代面歌舞戏。兰陵王,高长恭,为北齐世宗文襄皇帝高澄第四子,一名孝瓘。《北齐书.卷十一列传三》:「……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战,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冑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说明《兰陵王入阵曲》的来源,是由于武士歌颂他英勇善战,打败周师的事蹟。又据《隋唐佳话》说兰陵王长恭因面目姣好白晰,而着假面以与敌人作战。「高齐兰陵王长恭,白类美妇人,乃着假面以对敌,与周师战于金墉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乃为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今人(大)面是」。以戴面具的舞蹈,来表现兰陵王的指麾击刺的动作。到唐代与《拨头》、《踏谣娘》等并称为歌舞戏〔《旧唐书.音乐志》〕。武则天时代,她五岁的孙子卫王,曾在她面前表演了《兰陵王》,还在表演之前念致语:「卫王入场,咒愿神圣,神皇万岁,孙子成行。」(《全唐文.郑万钧〈代国长公主碑〉》)今河北省邯郸有兰陵王墓。日本宫内厅雅乐寮,仍保存和上演《兰陵王》这个节目。日本《舞乐图说》记载:「《兰陵王》古乐、中曲,舞者一人。圣武天皇天平(西元724~748)年间由僧人佛哲传到日本去的。」此舞,舞人戴龙头假面,手中持桴(鼓棰),着红色袍,云龙裲裆,舞起来勇壮活泼而且华贵亮丽。